close

  

  我一直覺得,每個導演都像是轉盤子的雜耍演員:有的專注於自己的風格,因而跌破了「好看」或「通俗」的盤子;但也有一心讓「商業化」旋轉,而輕忽「深度」的例子。我最喜歡奉俊昊的地方在於,他有著絕佳的平衡感:他的電影有很沉重的內涵,卻也能讓觀眾發笑;他的電影接受度很廣,同時仍具有深度。因此,打從看完「殺人回憶」以後,我便臣服於他巧妙旋轉、不撞破彼此並且錯落有致的盤子之下了。

  

  我覺得他的電影是雅俗共賞的。即使不了解他所暗指的背景、意義,光就劇情片的角度來看,就已經是相當引人入勝、能夠抓住觀眾的呼吸、吸引大家繼續看下去的好故事。若能更深刻一點去研究,例如「殺人回憶」的南韓民主化、白色恐怖背景,或是「駭人怪物」中的美韓情節,就更能體會導演精妙的設計,及其點到為止、不言而喻的弦外之音。

 

  奉俊昊可以輕易(卻不刻意)地營造影片的氛圍,合理(同時又保留一點意外性)地鋪陳故事的轉折。觀眾很容易就被帶入他的電影之中,絕對不會看不懂,甚至還可以推測「導演這邊為何要如此設計」及「其後劇情會如何發展」。但儘管如此,他的電影依舊自然流暢、沒有做作感,我想,這也只能歸功於他高明的平衡了。

 

  他的電影幾乎都是從小人物的視角出發,以一個事件為試煉,從中探究人性的優點與弱點,以及這個事件是如何影響他們的人生。他常以一種「悲喜劇」的調調在說故事,在較為沉重的劇情主線中,適度穿插一些有趣的小橋段,讓片子節奏更有變化。

 

  以下是奉俊昊的五部作品:

 

1188463467430.jpg 

 

  綁架門口狗 Barking Dogs Never Bite

  

  這部片的劇情很難用三言兩語說清楚:一個失業的大學講師對他周遭的所有事物都滿懷憤恨,無論是輕視他的妻子、必須靠賄賂才能升等的現實、還是鄰居家不停傳來的狗吠聲。忍無可忍的他,決定要綁架製造噪音的狗並且加以殺害,因而和他懷孕的妻子、善良熱心的女公務員、和狗相依為命的老太太、嗜吃狗肉的公寓管理員交織出一連串的風波。

 

  這是個特別而有趣的故事,裡頭的人物、事件就像撞球一樣,一個接著影響一個。狗在片中只是一個觸媒,這電影敘說的其實是都市生活中,每個人的自私與困境。片中的許多角色都有不足與外人道的秘密,他們只站在自己的立場思考,沒想到自己可能誤解了別人、傷害了別人;發現事實後又沒足夠的勇氣認錯,一旦出現代罪羔羊,甚至還可以堂而皇之的譴責他。但自己一心追求的東西真的就是好的嗎?或者做自己覺得無愧的事情是更重要的呢?電影的結尾可能是個小小的線索。

 

  這部電影已經可以看得出奉俊昊的特色:夾雜的黑色幽默、流暢的敘事能力、見微知著的故事意涵。雖然影片節奏有點拖沓(中間我有一度覺得很無聊),結構上也缺乏一氣呵成的感覺,但我仍覺得是一部值得一看的電影。

 

13-1.jpg 

 

  殺人回憶 Memories of Murder

 

  殺人回憶是我第一次接觸奉俊昊的電影,我至今還記得當初看完後、內心久久無法平復的激動。這是一部很能把觀眾情緒帶著走的片子,我幾乎可以接受、理解每一個角色的行為和他們的轉變,也很想跟著他們怒吼:「所以天殺的兇手到底是誰?」

  

  這部電影改編自一起發生於八零年代、震驚南韓、至今未破的姦殺案:一個鮮有重大犯罪的小鎮接連出現被先姦後殺的女性屍體,辦案手法土法煉鋼的當地警察朴渡文以及來自首爾、講究證據及科學辦案的警察徐泰潤一起偵辦這個案子。隨著他們蒐集證據、發現兇嫌、以及面對越來越多的被害人,他們的想法、情緒也隨之加以改變....

  

  (以下有本片和Zodiac的雷)

  

  初看這部電影,我想起我的刑事訴訟法;結束這部電影,我意識到一個人無論再怎麼努力去督促自己理性思考,他都終歸是個人,有著無法控制的情感。開頭的場景,述說著一個沒有無罪推定、罪疑為輕的世界是多麼可怕;結束的那幕,卻告訴我們要定一個人的罪有多難,而如果我們失敗了,那會是多麼地不甘心。

 

2010-06-13 22 59 32.jpg 

 

  隧道中的那一段,使我想起了另一部電影Zodiac,在片中,Jake Gyllenhaal 飾演的角色陷入了一種執拗的追逐中,若沒有找到一個答案、沒有一個站在面前的兇手,他就無法放下這個命案去過自己的人生。於是,其後所有的反證都無法推翻他信以為真的解答,一心追求真相者,到頭來卻是承受不了真相的那個人。

 

  殺人回憶中,這樣的轉變是多麼地具有說服力。我們都只相信自己想要相信的東西。徐泰潤在看到那個女學生的屍體以後,他無法不去回想她活生生的樣子,無法不去苛責自己怎麼會讓兇手從眼皮下溜走。如果他媽的不需要證據、可以繼續拘留他,她是不是就不會死了?如果我沒有打瞌睡?如果那台車沒有發不動?這些問號一個接一個地不斷疊上他的腦海,讓他忘記自己本來的理念,決定丟棄鑑定書、然後掏出手槍。

 

  相對於他的是朴渡文。從一開始「我的雙眼可以讀懂人,這就是為什麼我能吃警察這行飯。」到最後他緊盯著朴賢泰,咬牙說出「媽的,我不知道。」可以明顯看出他辦案態度的轉變。無論是同僚用來刑求的那隻腳,抑或是目擊證人濺在身上的血,在在都帶著一種晦澀的警告:「這個小鎮的人,連小孩都知道你們用暴力拷打無辜的人。」是報應嗎?是證明我以前的做法錯了嗎?一連串的失誤讓他質疑起過去信奉的偵查方法,然後在最後的隧道裡,壓下那一把槍。

 

2010-06-13 23 04 31.jpg 

 

  看著他們如同交叉線一般的轉變,觀眾其實可以理解兩人的心情。我們到底要承擔哪一個風險:殺錯人、抑或是放走兇手?在片子的開頭,兩個警察的選擇是如此明確,但在故事的最後,開放性的結局彰顯了這個世界本非黑白分明。

 

  很棒的一部電影。無論是故事節奏、演員、配樂都恰如其分。我尤其喜歡隧道的那一幕、導演給三個主角的特寫;以及最後朴渡文和小女孩對話時,他臉上的表情。非常有味道的結局,巧妙地增添了這部電影的後勁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en5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