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  

  我剛開始學作文的時候,很喜歡寫一些類似「早上七點我起床了,然後我去刷牙,之後就去吃早餐,媽媽做的三明治好好吃哦!吃飽後我就去上學了」的文章。老師說這玩意有個術語,叫作「流水帳」,意指沒有重點、想到哪說到哪、缺乏明確主題、讓人讀完就船過水無痕的東西。 

  

  周瑜這部戲給我的感覺就是這樣。它的劇情是:周瑜和蔣幹是好朋友,然後他遇到孫策,決定和他結拜。後來周瑜又遇到小喬,覺得她是知音,但是他忙著打仗所以和她斷了音訊,不過最後他打贏了並且娶了小喬。蔣幹投歸曹營,跑來勸降周瑜,周瑜使計殺曹操大將,但曹操因此看到小喬的畫像,覺得她很正就想要她,於是他就讓周瑜中毒箭,想拿華陀換小喬(華陀哭哭)。殊不知周瑜自己找了個神醫,就痊癒了,然後利用此機會攻擊曹操,全劇終。

  

  誰告訴我這部戲到底想表達什麼啊?說是周瑜和孫策惺惺相惜、開拓江山的過程,好像不對;說是他和小喬的愛情故事嘛,也不盡然;說是要表達周瑜這個人的聰明才智、少年英雄的風采……說真的,我也不是很能接受。想來想去,就覺得這真的是流水帳,只要擦上周瑜的邊,即可放入劇本。缺乏主軸,沒有整理,實在讓我相當失望。

   

  以下是此戲的分場內容:

  

  第一場,少年英雄。相當無趣的開場法,就是充斥一堆老套的對話,然後不停地在聊鹿的話題。說真的,周瑜只因為「孫策也認為不可以殺有小孩的鹿」就覺得他人很好,和他有共通點,不負小霸王聲望,答應和他結拜,這讓我覺得古人真是隨性。算了,反正梁祝也這樣,我也挺習慣的;只是我若也依照這個標準來決定結拜人選的話,我可以已經有不下百個兄弟姊妹。

  

  第二場,顧曲周郎。小喬和周瑜結識的過程。三個心得:第一,他們兩位都非常熱愛「頂真」這個修辭法,但凡首尾相連,他們就覺得真是有才氣,讓我很想在意見表寫個「大河源於小溪,小溪成就大河」這類的東西。第二,他們的對手戲挺可愛,我也滿喜歡「知音」這個梗,不過不留名字還是不大對勁。第三,我覺得新調都不太好聽,沒什麼仙樂的感覺,有些可惜。

  

  第三場,兵馬倥傯。孫策和周瑜上戰場。個人認為,打戲的動作設計要在演員的能力範圍內,打起來才會好看。即使動作不難,但只要演員掌握度高、可以確實做好那些動作,一分鐘的簡單身段也會很精采。相對的,若執著於一些華麗的設計,但每個動作都只能做到六成,那麼結果就會滿讓人冒冷汗的。第一場時,我頗喜歡飾演孫策的演員,但他在這場裡實在很驚悚:耍槍、做動作時手都不大用力,看起來軟綿綿的,很不好看;但他亮相時又太用力,有種「忽然面對前方、用力凸眼、外加肩膀使力」的突兀感,很像是在拍提神飲料的廣告,就是意興闌珊地打著打著,忽然喝到蠻牛,就很有精神地看向鏡頭,不知道他是不是刻意想營造這個反差。郭春美很帥,他真是個搶眼的人,只是動作設計的問題,讓他有些地方看起來也很不順。比方他翻身的速度(以及前面孫策翻身)實在有點慢,看起來很不爽俐,若歌仔戲圈有所謂「翻身最慢排行榜」,這個劇團一定可以打入前三。另外,那個類似凌波舞的動作、以及後來一段耍大旗,都不斷卡到他的翎子。最後,這一場還有兩個問題,一個就是東西一直掉,一個就是亮相老是不在拍子上,這有點減損了戲的流暢度,也容易使觀眾分心。

  

  第四場,物換星移。蔣幹在江邊試圖自殺,但只是說嘴,最後被劉勛拎回曹營。兩個心得:第一,劇本把蔣幹寫得太笨了一點,但為了要製造笑點所以其實也還可以接受(可能我不大喜歡這種笑點吧);第二,劉勛人也很隨性。

  

  第五場,忘記叫啥了,就是孫策周瑜和大小喬結婚。我其實滿喜歡這段的,覺得很可愛(我老覺得他們很可愛),尤其喜歡紅樓夢的那兩啪歌。只是我對於「角色個性」這部分有點微詞,我覺得編劇把這些三國人物都寫得智商太低了:首先,孫策因為大小喬是「江東三寶之一」就想娶她們,讓人覺得她們的地位好像跟烏拉草差不多,這實在有點感傷,也讓我覺得孫策這人真是追求(並信賴)虛名。第二,小喬對於時事的評論都很淺薄,繼第二場「家鄉可能有戰火所以我好擔心不想出去玩」之後,又發表了「周瑜只是個攬重兵的強梁我不喜歡他」。不過我看她也並不是真的很care,因為她最後還是嫁給周瑜了,看來她真的很在意音律和頂真。

  

  第六場,蔣幹過江(蔣幹跟江有好多對手戲哦)。蔣幹盜取密函以及小喬圖像一幅。沒什麼意見的一場,我只專心地覺得郭春美無論穿什麼衣服都很帥。啊、有個小疑問:小喬為何知道周瑜想騙蔣幹、然後送來一封假的密函勒?

  

  第七場,借刀殺人。曹操殺掉劉勛,然後發現小喬很正,想把她納入銅雀臺。心得一,蔣幹很笨,要盜地形圖也不打開確認一下,甚至還愣頭愣腦地直接呈上去,真是蠢到一個沒話說了;心得二,曹操很色,發現沒有地形圖也不生氣、也不問蔣幹,就只在那邊想美人,你真的是三國梟雄嗎?編劇到底想把這些三國人物寫到智商多低才甘心啊?

  

  第八場,就周瑜和孫策上戰場,周瑜中了一隻毒箭。打戲的感想同第三場,然後我再次確認了郭春美戴翎子真的很帥。我發現我對於「周瑜+翎子」這個設定有種莫名的偏好,想當初我也很迷戀楊懷民。

  

  第九場,蔣幹跑去找周瑜,說只有華陀可以解救你的毒傷,只要你願意交出小喬,華陀就是你的了!我挺喜歡兩人吵架的段落,覺得節奏感很好,郭春美還是很帥,然後我喜歡大情緒的快歌。周瑜不愧是真男人,不願賣妻求生,就把蔣幹攆走;但是小喬在旁邊聽到,就想去救老公。說真的,這段我真的是十分困惑:首先,小喬一直在那邊說什麼「等爸爸帶醫生回來就來不及了!我去換華陀回來吧!」但是中國那麼大,江東江北很遠耶!那個年代又沒有飛機或高鐵,真的來得及救人嗎?哪種毒可以拖那麼久啊?(何況周瑜還一直動來動去、動刀動槍地增進血液循環速度)總之,我真是覺得相當奇怪,並誠摯地認為這實在是種沒效率的箭毒,可以搞到像慢性病一樣。再來,曹操這個計謀有很高的執行難度:他必須射中周瑜、還不可以射到要害讓他馬上死、還要研發遲緩發作的箭毒,沒想到他還是做到了,真是讓我忍不住想為曹操喝一聲彩。

  

  最後,就是結束得迅雷不及掩耳、讓人感到丈二金剛的第十場:周瑜莫名其妙地被醫好了(這個箭毒果然很濫),然後將計就計,明著送小喬,暗著帶大兵。全劇終。本場太短,我實在難以有任何感想,只覺得收尾非常突然,可能他們趕著搭車回高雄吧!

  

  我覺得這部戲最大的缺點就是劇本,無論是內容或角色塑造,我都不大喜歡。另外,我懷疑劇團得罪了服裝設計(除了郭春美以外):大小喬的衣服居然是「褲子外搭拖地長裙」,這讓她們在轉身、走圓場的時候都不斷卡到裙子,活像在演繹「尾大不掉」似的(我開始亂用成語了);小喬從側面看,好像在裙子下藏著一個大屁股,女演員明明是瘦的,卻被服裝拖累了。不過最神秘的還是軍服的材質,它不是硬的盔甲,也不是柔軟順身的布,而是一種厚重的、硬梆梆的東西,整個非常像是廚房用的那種隔熱墊和隔熱手套。這不僅使演員看起來顯胖,也讓我一直有個衝動,想在他們身上放一個鍋子。

  

  總而言之,我覺得這是一齣我不會後悔去看的戲,但也不是一齣我會積極想再看一次的戲。很多有趣的小橋段,戲沒什麼冷場,演員也算盡責(郭春美真是非常非常帥,而且是一種很有存在感的帥法;然後我覺得女主角唱歌滿好聽的);但是因為戲的缺乏主軸,以及在內容、編排上的缺乏創新,而讓我覺得此劇還有再加強的空間了。

  

  

  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en5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8) 人氣()